那么当太监的,都是些什么人呢?他们的来路各有不同:有的是在封建社会里,由于受地主的压迫,苛捐杂税,横征暴敛,再加上天灾人祸,生活贫困不堪,为了找一条生路;有的人家被迫将亲生孩子送进宫中,当了太监;有的是被恶人拐骗的孩子,转手卖给太监;有的是看到乡邻原也是穷人,一旦当了太监,在家乡置地买房,一跃而为富有之家,于是也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当太监,以图将来发家致富;还有的因本人犯有罪行,当了太监,就可以逃避刑责。清代以前的太监,不分地域,各地人都有。如唐玄宗李隆基时,太监高力士是广东人,原姓冯,被太监高延福收为养子,于是改姓高,封为渤海郡公。再比如明太监刘瑾,陕西兴平人,本姓谈,后改姓刘。清代太监以河北河间、易县、交河等十余县的人最多,这就形成一种乡土关系,其他各省人很难跻身于太监行列之内了。
正常人“净身”后才能充当太监。所谓净身,就是割去男子生殖器的雅语。每当宫中老太监多了,人手不足应用时,即由内务府主办、由总管太监主管,招收十几岁的男童(也有二十几岁的成年人)为新太监。愿为太监的,通过所在州县报名申请,也有宫中太监提名推荐的。报名申请的,写出姓名、籍贯、年龄、家庭成员、三代情况。经州县审查,报府再审后并转到总管太监。这里应该指出的是,三代中如有诈骗、盗窃行径的,这是太监的大忌,不能收录。总管太监审查合格后,就通知本人进京。再由主事太监亲自谈话,反复询问:当了太监,绝了后嗣,家庭断了香火,有无顾虑?一辈子生活在宫中,远离亲人,能否做到?终生侍奉皇上,为皇宫服役,是否心甘情愿?等等。当本人表示一切均无问题,甘愿一生侍奉皇上时,才算最后通过。如果这时稍有迟疑,立即不录,退回原籍。从录取后起,为期三个月,每日膏粱厚味,保养身体,单等选定吉日净身了。